2008年8月2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四版:法趣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古案钩沉
匿名信诽谤曹操 当“老师”自露马脚
周言

  从古至今,匿名信在检举犯罪、反映问题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,但别有用心的人也会利用匿名信来泄私愤甚至恶意中伤别人,以达到混淆视听、制造混乱、浑水摸鱼的目的。《魏志·国渊传》中的一个故事说的就是后种情况,这个写匿名信的人可谓“大胆”,信中诽谤的竟是曹操。
  曹操看到这封匿名信后大发雷霆,准备下令彻查此事。这时,魏郡太守国渊站出来对曹操说,这样万万不可,如此大张旗鼓地抓人,打草惊蛇后再抓写信的人会很难。
  消了气的曹操想想也是,既然写信的人连名字都不敢署上,肯定是谨慎之人,听到风声之后必定会躲起来,想要查出来就没有希望了。于是,曹操便命国渊负责查出写信的人。
  与这个案件有关的线索只有这封匿名信,怎么能通过这封信找出诽谤曹操的人呢?国渊仔细研究了一番后惊喜地发现了另一条线索:此信中很多地方引用了《二京赋》中的内容。而魏郡虽是一个大郡,又是当时的京城所在,但是有学问的人不多,于是国渊计上心来。
  他命下级找来3个聪明懂事的少年,派他们找老师求学。在他们准备拜师学知识前,国渊嘱咐他们:你们都还没有学过《二京赋》,这是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书,可是不被重视,能读懂这本书的人也不多了,你们此行就是去寻找能读懂它的人,让他好好地教教你们。三少年出发后,国渊命人紧紧盯着他们寻师的进展。
  十天后就有消息反馈到国渊这里,说是找到了一个能读懂《二京赋》的人,国渊自然异常高兴,但是现在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:只找到了一个会读《二京赋》的人,要想确定此人是不是写匿名信诽谤曹操的人,还需要核对字迹。
  那怎么能得到这个人的字迹呢?于是国渊就假戏真做,本想借少年引出此人就收场,而此时决定派少年去向他正式求学,借这个机会让他写封信回来。
  因为一切都被安排得合乎情理,这个人没有多想就写了一封信交给少年,以让他给家中有个交代和说明。拿到了这个人亲笔写的信后,国渊立刻对照此前的那封匿名信,发现两封信的字迹是一样的。
  国渊命人把这个人抓了起来。刚开始,此人还想着自己没有把柄落在官府手中,拒不承认,而当他得知国渊破案的整个过程后,只能乖乖地承认信是自己写的。